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攻略 > 游戏攻略

弹弹奇兵瞄准器(一直被误解的88式狙击步枪,现在还在使用,它性能到底如何)

发布时间:2023-04-04 15:01:49作者:小编酱

一直被误解的88式狙击步枪,现在还在使用,它性能到底如何

没误解该淘汰的

世界上最大的量产子弹有多大

首先我得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因为全世界公认的枪炮分界线就是20毫米口径,所以枪的子弹即使再大,也不可能和炮弹相提并论。目前世界上子弹主要分为小、中、大三类口径,小的代表就是我国的5.8毫米,俄罗斯的5.45毫米,北约的5.56毫米,中口径就是7.62和9毫米,大口径一般就是10毫米往上走,最主流的就是12.7毫米口径,狙击枪和重机枪使用的比较多。在苏联和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还有14.5毫米口径子弹,主要用于PTRD-41反坦克步枪以及PTRS重机枪,在90年代以后克罗地亚和南非又相继推出了几款20毫米口径的重型狙击枪,子弹也都量产了,不过这种变态已经被称作手炮了,不能算入枪和子弹的范畴。(南非NTW-20狙击步枪,使用20毫米和14.5毫米口径子弹一般意义上来说,子弹的口径越大,弹头也越大越重,所需要的发射药也越多,弹长也会越长(除掉9毫米这个奇葩),所以口径大的子弹也就意味着又粗又长,虽然他们之间也有全威力弹和中间威力弹的区别,但是口径就是子弹大小的主要决定要素。世界最大量产子弹的宝座长期被苏联14.5毫米×114毫米子弹霸占,这种子弹的诞生主要是苏联二战时期用于对付德国坦克,他们生产的杰格佳廖夫PTRD反坦克枪和西蒙诺夫PTRS反坦克枪就是14.5毫米,不过二战后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反坦克步枪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了。(不能安装瞄准镜的奇葩PTRD反坦克枪)本着物尽其用的思想,1949年苏联人又设计了一款14.5毫米的KPV重机枪,这款重机枪的枪口动能3.2万焦耳,比12.7毫米的巴雷特(1.8万焦耳)高了将近一倍,在试验中打出了和20毫米机炮几乎一样的伤害,效果出奇的好。觉得不错的毛子于是就把KPV装在了装甲车上,做火力压制和防空之用,冷战期间的北约装甲车正是被这款机枪吓怕了,所以装甲厚度总是比苏联设计的要厚几毫米甚至十几毫米,生怕被KPV打爆了。这样一个直径1.45厘米,弹壳长度11.4厘米的家伙有多大呢?比普通人的巴掌都要大!全弹质量达到200克,光是弹头就有60克重,弹头比普通5.56和7.62子弹都大,弹壳比一个金属可乐瓶都要大!(中间是14.5毫米弹壳,右边是7.62毫米子弹和弹壳)除了14.5毫米之外,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还曾经出过一款15.2毫米的Steyr IWS 2000滑膛狙击枪,它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规格达到14.5×207毫米,不过因为采用塑料外壳,重量只有150克,和14.5毫米子弹还有差距。(下面是北约5.56子弹)

都有哪些反坦克神器

据新华网报道,在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在沈阳的退休老人张绪明看到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十分激动,70年前的回忆又重新浮现在眼前。他向媒体讲述了当年为志愿军生产反坦克火箭筒的故事。在1951年,18岁的张绪明作为学徒参加了火箭筒的生产。“我们生产的90毫米火箭弹是给志愿军同志们使用的,所以当年大家都鼓足了劲,拼了命地干。”这里说的90毫米火箭弹,是指51式反坦克火箭弹,第一代反坦克火箭弹。有很多杂志都说51式反坦克火箭弹是仿制美军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的,其实并不准确,51式反坦克火箭弹其实跟德国和日本有很大渊源。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军的炮兵部队的统计材料里,经常出现一种叫做“火箭炮”的神秘武器,数量居然高达数百门。有很多人据此言之确凿地声称苏联在解放战争时期大量支援过,甚至有数百门苏制的喀秋莎火箭炮。于是“火箭炮”这个词误导了许多军事专家和军史研究者,以至于很多专家真的以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就已经装备了大量的苏制喀秋莎火箭炮。实际上根本没有这事,装备喀秋莎火箭炮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苏联援助过两个重型炮兵师的喀秋莎火箭炮。因此,此“火箭炮”非彼“火箭炮”,而是火箭发射筒的意思。在解放战争时,我军将缴获的美制巴祖卡火箭筒称呼为“火箭炮”。我军的美制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主要是战场缴获,具体型号为M9型。后来,志愿军带着这些M9巴祖卡“火箭炮”进如了抗美援朝战场。由于美制巴祖卡火箭筒性能良好,威力大,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大量使用,成为了我军手中为数不多的反坦克利器。而在1950年,美军已大规模换装了口径升级为88.9毫米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这种改进型的巴祖卡威力较大,最大破甲厚度达到280毫米,很受美军欢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军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俘的将军,美军第24步兵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在被俘前的大田阻击战中,就亲自操纵一门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筒击毁过一辆T-34坦克。在战争初期,我志愿军库存的几百门巴祖卡“火箭炮”很快消耗殆尽。面对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志愿军急需一种轻便的大威力的反坦克武器。在1950年10月,志愿军第40军在坪洞战斗中首次缴获了几门M20超级巴祖卡“火箭炮”,立即送回国内,交付给东北兵工局的沈阳第52兵工厂实施逆向测绘仿制。但我们建国初的兵器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由于在仿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技术问题和门槛,美式超级巴祖卡火箭筒的仿制始终无法过关。主要原因是超级巴祖卡配备的高灵敏度机械引信、大口径聚能装药、硬铝壳体、速燃发动机装药等技术要求太高了,当时我们国内的技术力量不够。图片:M20型超级巴祖卡火箭筒。不过,这些都难不倒我国的军工技术人员。东北兵工局突然想起来,在东北解放以后,我军曾接收过到一批日式火箭弹的资料。那么,是否可以利用这批日式火箭弹的技术基础,来仿制美制超级巴祖卡呢?说起这批缴获的日式火箭弹资料,来源还比较曲折呢。在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研制出了一款RPzB43型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这种火箭筒的性能优良,威力巨大,深受德军士兵的欢迎。而此时地球的另一面,日军遇到了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日本自己研制的反坦克武器性能极低下,无法对谢尔曼坦克造成威胁,于是日本请求德国支援新型火箭筒技术。(图片:德国RPzB43型反坦克火箭筒)在1943年夏天,德国通过U型潜艇把RPzB43型火箭筒的实弹和技术资料秘密运送到日本,随后日本以此为基础研制出“四式”70毫米火箭筒,并计划在位于东北沈阳的南满陆军兵工厂进行量产。不过,由于在1945年日军很快就投降了,南满兵工厂到日本投降也没能量产这种火箭筒。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兵工厂(此时叫第90工兵厂)被我军从手中缴获,工厂里保存的四式”火箭筒资料图纸也一并被缴获,成为后来51式火箭弹的技术来源。日本的四式火箭筒,口径为70毫米。在1951年2月,东北兵工局下达了51式火箭筒的研制命令,51式反坦克火箭弹其实是美制超级巴祖卡和日式四型火箭筒的合二为一的产品,使用美式超级巴祖卡结构的低档钢制发射筒,发射技术门槛比较低的四式火箭弹。火箭发射筒和反坦克火箭弹在1951年5月研制成功,定名为51式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新第一代反坦克火箭筒就此诞生,随后51式火箭筒开始大批量生产,至1951年的年末就生产了4800枚火箭弹,迅速发往志愿军前线,装备部队以后极大地改变了志愿军只能依靠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对美军坦克实施近距离爆破的状况。  国产的51式90毫米火箭筒一种是10公斤级别的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国产51式反坦克火箭筒的性能要大幅度低于美制的超级巴祖卡。M20火箭筒的初速160米/秒,而51式火箭弹初速只有106米/秒。51式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为100米,而M20火箭筒能达到200米。51式火箭弹的破甲威力仅为120毫米,而M20能破甲280毫米。原装的M20火箭筒使用两截硬铝合金发射筒,因国内铝合金产能不足,51式改为了整体式的钢制发射筒,比较重。为51式早期配发的135型火箭弹采用了多喷口发动机,旋转稳定,其破甲威力较低。后来又研制了241式单喷口尾翼稳定火箭弹,克服了135式旋转火箭弹高速旋转造成的破甲射流发散,破甲威力大增。国产51式反坦克火箭筒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是在1951年10月抗击美军“秋季攻势”的坦克劈入战。在这次战斗中,美军集中了第72坦克营,韩国战车第31大队的全部兵力,一共40多辆坦克,企图攻占我东线要点鱼隐山。我志愿军组织了装备40支51式火箭筒的反坦克大队,在三天时间里与美军的坦克部队交战十余次,击毁美韩军的坦克和战车多达38辆,而我方的反坦克大队的损失非常轻微。我军有了51式火箭筒,美军的这次坦克劈入战就成了笑柄,鱼隐山也成了美军的伤心山。国产51式火箭筒的最辉煌战绩,是在1952年6月13日的古直木里防御战里,此战美军出动了M-46巴顿式中型坦克和M-36杰克逊自行反坦克炮在内的数十辆坦克装甲战车冲击我志愿军12军31师一个连级阵地,该连配属的51式火箭筒班战斗中大显神威。在担任副班长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汪明山“间隔着打,一发火箭弹换一个地方”的正确战术指挥下,经过两小时激战,志愿军以消耗9发火箭弹和轻伤两人的微小代价,取得了毙敌6人、俘敌4人,击毁敌坦克6辆并缴获一辆M-36杰克逊自行反坦克炮的辉煌战绩,其中汪明山一个人就以5发火箭筒弹一举击毁敌坦克4辆,并缴获1辆自行反坦克炮。美制的M36式90毫米自行加农炮,战斗全重28吨,装甲厚度9.5-76毫米,配备一门90毫米加农炮,威力巨大、火力凶猛,在二战欧洲战场上能秒杀德国猎豹和虎王坦克。那辆被志愿军缴获的M36,至今还停放在革命军事博物馆,担任着“无声讲解员”的工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后,我国还仿制了苏联的RPG-2火箭筒,命名为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于1956年定型装备部队,取代了美式巴祖卡火箭筒,成为我军步兵连的主要攻坚武器。如今我军已经“阔”了,基层部队的轻型反坦克武器有十几种。为了治疗火力不足恐惧症,用了猛药。这火力太强悍了,步兵快乐筒,快乐机,快乐迫,快乐狙,快乐大狙,快乐狙榴。快乐全家桶,让敌人彻底快乐!

如何评价日军的掷弹筒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掷弹筒?二战那会也就日本人把这东西当回事,把这玩意作为一种作战必备的武器进行研究列装的。其实说道根子上,也就是日本人穷的一种无奈之举,咱说不好听的,就这玩意拉到太平洋战场上,也就是初期玩个出奇制胜而已,后期活不过三秒,就被撕成了碎片片。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也研发过!”您要是严格的说,咱顶多就是模仿而已,算不上研发。好了,废话小编也不多说了,咱直接入正题。说说掷弹筒是咋来的。话说,掷弹筒算是日俄战争之后突发奇想的产物。当年日本人穷的都当裤子了,但为了获得瓜分的利益,向着沙皇俄国发起了挑衅。为了这场战争,日本人可劲的借钱,顺道还拉拢美国人英国人作为自己的后盾支持自己。那么沙皇俄国作为一个好到没朋友的庞然大物,在这场战争中本人击败了。当然日本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可这个代价在日本人的眼里,很值得。因为他们不仅拿到了沙皇俄国在的利益,还向其他列强证明,日本人确实是一个有实力的家伙,至少有资格参与到分享的利益当中。咱不得不说,日本人在这场日俄战争中,不仅获得了以上这些利益,他们还在战争中学到了很多小知识。您比方说,日后日本人发挥到极致的板载冲锋什么的,掷弹筒的原理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日本人进攻俄国人防守的旅顺口要塞,日本人面对旅顺口要塞强大的防御,玩起了土木作业,挖战壕往俄国人的阵地上凑,距离也就几十米。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俄国人手里直瞄火力,不论是火炮还是机枪,对于近在几十米战壕里头的日本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咋说呢?日本人有脑子,俄国人他也不差,相对于现代战争来说,俄国人算是老手了。所以俄国方面有一个炮兵大尉,他琢磨出一个法子,拉过一门老式的海军臼炮(就是那种炮管短,口特别大的那种炮),把那炮口朝着天,插入一种长尾形的炮弹进行还击。您还别说,这种样式的发炮,对于进行土工作业的日本人效果那是相当得好,毕竟他的炮弹轨迹是一种抛物线,只要调整好炮口的仰角,你就是躲在障碍物后边,他也能砸中。而且这炮的杀伤性特别的好。当时俄国人就利用这门炮,打退了日本人好几次进攻。这种炮就是迫击炮的前身,当时的名字叫雷击炮。战后,日本人对这种炮相当重视,就开始进行研发,各种型号,类型给整出一大串,这其中一个款型就是掷弹筒,所以说到根子上,掷弹筒算是一款迫击炮,属于超轻型级别的迫击炮。其实迫击炮这东西,其他国家也进行研究,但他们仅仅止步于轻型迫击炮,而超轻型迫击炮(掷弹筒)压根就不在他们的研究之列。为嘛呢?毕竟这玩意就是一根炮管子,外加一个托,连个最基本的瞄准仪器都没有,全靠一条白线来度量精度。一套操作下来,全靠士兵的手感来发射,新兵上手你会被他们的命中率感动到泪奔。而在日本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简单意味着成本低廉,简单还意味着分量轻,一个人扛着就能跑,剩下来的重量捎带脚的还能多带几发炮弹。至于没有瞄准仪,多练习练习就好了,所以掷弹筒的缺点,在日本人看来完全不是问题。咋说呢?日本人侵华初期,他们全是老兵,掷弹筒这东西的使用,跟喝水呼吸一样的熟练,百发百中这都没有一丝夸张的成分。咱别的不说,当初淞沪会战的时候,咱的机枪阵地,就是本人这种掷弹筒抵近发炮,一个个的给端掉的。没法子,日本人的发炮手可以将自己藏在掩体里头进行发炮,毕竟他是一门曲射炮,而咱的机枪是打不透这些掩体的,所以只要机枪阵地暴露了,结果只能是一个挨打的份。这种亏,咱不知道吃了多少。这也就算了,在作战激烈的时候,日本人眼瞅着拿不下咱人的阵地,就会用掷弹筒给咱阵地上发射毒气弹。您比方说淞沪会战中,日本人面对久攻不下的阵地,他们就使用了气体和呕吐性气体。这还算是轻的,淞沪会战之后,人的抵抗越来越激烈,日本人在战场上虽然是节节胜利,但伤亡也开始逐步的加大,一个战役下来不是几千人的伤亡,而是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几十万的伤亡,日本人急眼了,在武汉会战的时候,开始使用芥子毒气等一系列剧毒性气体。整个十四年抗战中,咱有20%的伤亡,就是被毒气弹给残害的。所以当时日本人列装掷弹筒的时候,一个小队就装备两具掷弹筒,比例和机枪达到了1:1的比例,当然有些的日本小队会超规格装备三具掷弹筒。不过二战后期日本人啥都缺了,铁片子缺的不要不要的,连他们家大盖都不够装备部队了,但一个小队也还保持着一具掷弹筒的比例。而掷弹筒也就是能欺负欺负咱人,毕竟那会咱造枪上那刺刀都费劲,工业全面落后于日本人。那么咱又是咋装备了这东西呢?咋说呢?一开头咱还真就对日本人的掷弹筒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的法子应对,所以咱也就开始研发掷弹筒。1938年的时候姜元方开始研制掷弹筒,底子就是按照日本人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研制的。其实研制掷弹筒,早在1934年就开始了,当时仅仅是少量生产,部队就列装了一小撮而已,大部分提供给军事教学机关作为教具使用。不管怎么说吧,国民党这块有了,但国民党有了,他也不给八路军。毕竟国共之间虽然有第二次合作,但合作期间,国民党给八路军补充更多的是服装和,他连枪械都不给你,你更加别说是掷弹筒这种大杀器了。所以八路军的掷弹筒,只能是一切靠自己。八路军的掷弹筒,开始只能通过缴获,当时于日本人第一次正面交锋——平型关大捷,就有缴获。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缴获的更多,您比如八月十二八号的寿阳落摩寺战斗中就缴获过十五具。当时这东西咱缴获了不会用,毕竟他连个瞄准镜都没有,光秃秃的一根管。后来是一个叫中西的日本俘虏,教会了咱八路军的使用方法。这东西算是咱八路军的重武器了,但这东西的配件咱就不会生产,所以那是打坏一具就少一具,没地补充去。这不后来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就要求军工部展开对掷弹筒的研究。当时当然研究的领导人是军工部部长刘鼎,咋说呢?刘鼎其实也就是在红军时期有过制造小型迫击炮的经验,研究掷弹筒算是一个新领域。您都不知道一开始也没有一个样品,是刘鼎手工绘制了一份样图,秋天的时候按照这份样图,硬扣出一个样品来。也就在这个时候,总部将一具掷弹筒给送了过来,后来就按照这个送过来的掷弹筒经验研究,最终造出来的就是五○小炮。为了造这具小炮,咱可是付出了血的代价。水窑一所初期实验,炮弹装到炮管里头,这都拉火两分钟了,炮弹卧在炮管里头一点动静都没有。当时作为射手的张师傅认为是瞎火了,所以就过去想先把炮弹给到出来,哪知道就这么一到,炮弹脱离炮口的瞬间就炸了,当场张师傅就牺牲了。到了第二次试验的时候,炮弹还没有打出来,在炮管里头就炸了,炮管炸成了好几节,飞射出来的碎片将一个老百姓弄成了重伤。等到了第三次试验的时候,刘鼎也是急了,毕竟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个好结果吗?所以当时他想要过去拉火,当时就被魏增祥给推了回去。没别的,魏增祥认为自己是一个工人,而刘鼎是技术人员,还是军工部的部长,一旦出现问题,自己牺牲了没事,刘鼎这样的人可损失不起。最终刘鼎爬在魏增祥的身后,观看整个发射过程。结果这一次也不是很理想,当时就爆炸了,魏增祥回身就爬在了刘鼎的身上,当时就把右手给炸断了。后来这五○小炮研制成功了,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到1945年八月份,咱这个制造所就生产了两千五百具这样的掷弹筒,装备了三十个团。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咱造这玩意咋就那么困难呢?”咋说呢?当时八路军所处的位置都是偏远地区,您别说设备了,就连材料都不知道打哪里搞去。最简单的炮管,人家那都是无缝钢管,咱能造出一个合格的铁管子就不错了,就不讲究什么无缝。而且要造合格的管子,你的材料咋也是钢管或者圆钢,但问题是生铁咱自己可以生产,说到钢这就困难多了。后来咱是把铁轨扒拉下来造的。大家伙都知道这铁轨是工字型的,咱用这底座,锻成板条状,然后将这板条卷吧卷吧,形成一个圆筒。这圆筒外壁中间就会有一条缝,您别说什么电焊不电焊的,八路军那会没有那条件,那有什么电焊,只不过就是将俩头烧红热了,用锤子使劲敲,把这缝给敲的粘合到一块。一说这过程,大家伙就知道了,这种方法也就是个凑活,那炮弹发射的时候会产生高膛压,就这种法子造出来的炮管子压根就撑不住,再好的手艺,也就打几发,这炮管子就得裂开。最后实在是没法子了,就把这轨道上半截截成一米长,烧红后用锤子硬生生的敲成圆柱形,然后再用工具把中间的实心给掏出来,形成一根筒子,这就没有了缝隙。但与之而来面对的问题是,劳动强度加大不说,生产效率低下,一天下来造一根,运气好也就两根炮管子而已。当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难题就得想办法,人还能被尿给憋死吗?后来咱研制出了滑轮吊锤,镗孔机等等的设备,这才将生产效率给提高了。当然咱各个根据地有各个根据地的法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吗?您比方说晋绥根据地,造这炮管子使用的熟铁,强度不够厚度来凑。还有些根据地用弹花机,榨油机的轴来制作炮管子。这炮管子解决了,掷弹筒能制造了,可这炮弹也成了问题。这炮弹的制作过程咱就不说了,就说这炮弹打出去的效果,一开始那叫个不尽人意。咱这炮弹打出去之后,不像通常的炮弹弹头在前,炮弹屁股在后头的,咱是翻着跟头往前飞,看着都让人心痛。这种飞行,打不远就不说了,他还打不准,而且这要是落地的时候,弹尾落地就没法撞击到触发引信,炸弹还炸不了。咋整?后来没法子,这炸弹就改成了时间引信,炮弹这么一打引信就着了,五秒之后,不管落地没落地,他一准就炸。爆炸率提高了,咱还得解决炮弹的飞行姿势,不然你打不远打不准他也是个致命问题不是?后来这炸弹咱给增加了尾翼,好家伙这炸弹一下就能飞五百米的距离,相对之前那翻跟头的炸弹提高了二百米的射程。当然了,就算是这样,咱八路军生产的炮弹质量依然不如日本人的,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咱的条件就在哪里摆着呢?不过条件是死的,脑子是活的,咱得先从无到有,迈出这一步,之后再用土办法,看看怎么弥补。您比方说,日本人那掷弹筒有调节杆,咱做出来的调节杆用个三五次之后就变形给卡死了,最后咱就把这调节螺杆直接给去了,用仰角的大小来代替。尾翼焊接咱没条件,用土办法把尾翼用绳子绑死了,焊缝用硼砂和铜片垫上,接着用细煤泥裹上直接烧,把铜片烧化了,也就把尾翼给焊在了弹壳上了。咱用这些个土办法,直接就把这射程又提高了四百五十米,达到了九百五十米,都超过了日本人的掷弹筒。爆开的破片也从一开始的二十到四十片,发展到了二百片。您都不知道,咱后来还研制出了榴弹枪,这玩意远远的瞅和一挺轻机枪也差不多,有两脚架,还有准星缺口等瞄具,但走进跟前您就会发现,那枪管子老粗了,口径就有二十毫米。您别咧嘴,小编知道您想说啥,因为世界公认的第一支榴弹发射器是美军的M79榴弹发射器,这东西是二战结束后生产的。可咱也有实物的,如今在烟台市博物馆新馆二楼东展厅就有,这榴弹枪比美国那早了二十多年。只是这东西不好弄,产量少形不成规模而已。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九九式和式哪个更好

99式和38式的结构没啥区别,用的都是仿毛瑟的枪机,前段双凸榫旋转闭锁,还有一个硕大的独立抓壳钩。得益于毛瑟枪机的性能,他们两的可靠、安全、闭锁强度以及精度都不错。当然我们普遍看到的99式比38式要短一些,其实这里有个误解,99式它也有两批,分别是全长1258mm的标准型和1118mm的卡宾型。只不过日军后来主要使用的都是卡宾型,因此不少人误以为99比38短。其实标准型的99没比38短多少。但这两货最大的区别在子弹上,38发射6.5x50mm 半凸缘弹,99发射7.7x58mm无凸缘弹,光看这两种弹的长相就知道他们有啥差别了6.5mm弹头细长,普通弹重9克,38发射的时候初速770m/s,动能2666焦耳。7.7mm的弹头粗壮,普通弹重11.8克,99(短)发射的时候初速730m/s,动能3144焦耳。从威力上来说,虽然6.5mm但在存速比较高的情况下(比如100米内)可以达到类似小口径步枪弹翻滚破裂的效果,杀伤不俗。但距离一远,速度衰减之后的伤害就会变得非常难看。尤其是日本关东军考虑到和苏联干仗,但北方大平原是在不适合用6.5和毛子的7.62x54R在这种远距离开阔地形对刚。99式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这是考虑到岛上植被茂密,而质量较轻的6.5mm弹头在穿过树枝草叶之后很容易偏向,因此质量重、动能大的7.7mm更为合适。从日军的使用反馈来看,他们普遍认为99式的精度不如38,原因是后坐力太大...但我对这个并不认同。毕竟栓动步枪的后坐力传递到人影响据枪姿态时,子弹早就已经出膛,与其说这是因为口径,倒不如说是因为战争时期日本军工质量下降。另外99式那个防空瞄具虽然没啥鸟用,但它的照门从38的缺口换成了觇孔,这也算是个改进。

收藏

相关资讯

相关游戏

更多 >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下载排行榜
  • 热门排行榜